新闻动态

五代版本的“赤壁之战”, 清口一战, 延续天下南北对峙局面八十年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0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50

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~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,供君解闷~

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,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大战役,曹操的惨败,让他失去了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可能,只能回归北方休养生息,坐视天下进入鼎足三分的局面。

将近七百年后,长江流域的下游又进入了相似的局面,一场决定天下百年格局的大战,一触即发。

公元897年,朱温吞并了朱瑄和朱瑾的地盘,在将近二十年鏖战后,成为中原头号的强大势力。

此时李茂贞在关中与朝廷明争暗斗,李克用与幽州刘仁恭打的不亦乐乎,朱温赫然发现,他得到了一段非常珍贵的时间,让他可以将目光转向南边,转向江淮这个唐朝后期天下赋税的重地。

如果朱温能在李克用打败幽州之前,提前一步吞并江淮,他就能坐拥天下最多的钱粮物资,以及最强的步兵集团,还有中原通衢的交通命脉,足以席卷江南,奠定统一天下的局面。

就在中原大战的时候,原本一团散沙的富庶江淮,也出现了一个超越其他人的豪杰人物。高骈死后,杨行密与毕师铎等人交战多年,好容易击败了对方,拿下扬州,却又被孙儒击败,退居宣州。892年杨行密覆灭孙儒,以孙儒手下的降兵组建了南方头号精锐部队“黑云都”,在后面几年中,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,终于打下了淮河以南、长江以东的大片地盘,并在与吴越钱镠的战争中,占到了上风。

杨行密的崛起,让朱温不能以势压人,轻易的南下夺取地盘,但他此时却也并不认为杨行密能是自己的对手,不说中原百战强军的战斗力(史书中都说“梁兵强于天下,而吴人号为轻弱”),就说杨行密身后还有钱镠、冯弘铎、杜洪、赵匡凝等多个势力虎视眈眈,必须分出兵马守御。

当然,朱温也不像昔年曹操,统一中原和河北,背后无忧,可以集结全国之力南下。他必须时刻盯着河东李克用和关中李茂贞的动向,不能轻易离开宣武。

经过一番调兵遣将,朱温拿出了手头大部分的机动力量,合计七万大军,以大将庞师古和葛从周为主帅,浩浩荡荡直指江淮。再以养子朱友恭引兵万余,支援正在被杨行密攻打的杜洪。

897年5月,朱友恭先行告捷,他攻破了黄州,俘获和斩杀包括一部“黑云都”在内的淮南兵马万余人,又在安陆袭杀了当地依附淮南的官员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差不多同一时间,苏州战场, 钱镠派遣手下头号大将顾全武救援嘉兴,他接连击败了淮南大将田覠和周本,接连攻破松江、无锡等多个城池,进逼苏州,并于次年攻占了苏州城。所以在这前后一年的时间里,杨行密不仅没办法从东线战场抽调兵力,还要想办法增援苏州,牵扯了许多辎重和兵马。

唯一的好消息,是中原战场败给了朱温的朱瑾,领着残兵败将,以及之前李克用南下支援,却因为断了后路无法返回河东的沙陀兵马,合计数千名骑兵,进入淮南地界,投奔了杨行密。这些骑兵极大的补充了淮南军不善骑射的短板,淮南军“军声大振”,而且领兵的史俨和李承嗣等人也是有名的悍将,朱瑾更是有统兵之才,足以独当一面,为杨行密缓解了些许压力。

宣武军一方,葛从周领着两万人,渡过淮河,围困重镇寿州,而庞师古则领兵五万,停留在淮河北面的清口。朱温的想法,可能是认为寿州一向是南来北往的要害之处,一旦被攻打,一定会引起南方势力的“应激反应”,凭借葛从周久经考验的军事能力,必然可以牵扯寿州守军和北上救援的淮南军的大部分精力,庞师古便能从容渡河,或者配合葛从周内外夹击淮南军,或者畅通无阻的进逼扬州。

这个战略的好处是容错率相当高,哪怕是葛从周失利,损失掉这两万人,庞师古能拿下扬州,也足以彻底动摇杨行密在淮南的统治,朱温再从中原顺势南来,便能仗着强大的威望和实力,轻松拿下长江以北的诸多城池。

正如朱温预料,得知寿州被攻打,杨行密的第一反应正是要前去救援,还是中原战场杀出来的李承嗣劝说他不如先去攻打庞师古,庞师古一败,葛从周自然会撤退。这是个极为冒险的策略,淮南军的兵力比庞师古要少将近一半,如果不能迅速击败庞师古,那寿州可能陷落,葛从周也可能突然袭击他的侧翼,导致战局崩盘。

深思熟虑后,杨行密采纳了李承嗣的建议,提兵北上,加上朱瑾的几千人,他在楚州集结了三万兵马,准备来一场豪赌。

而庞师古一边,心态却很轻松,他认为自家兵力雄厚,在中原未逢对手,到了淮南,肯定会轻易建功。哪怕是杨行密出乎意料的堵在了他对面,庞师古依然不把对手放在眼里,整日里安坐军中下棋为乐,只等着侧翼葛从周建功的消息传来。

朱温让庞师古选择一处低洼的地方扎营,庞师古就老实听话的选了个地势很低的地方,然后再没有挪窝。

杨行密知道正面作战,淮南军加上沙陀骑兵,肯定也不是宣武军的对手,他决定利用南方的地理,来一招“水淹七军”。杨行密派人到上游修筑临时堤坝,积蓄水势。

宣武军里面也不是没有懂行的人,有人劝说庞师古,说“营地汙下,不可久处。”庞师古下棋不听。

隔了段时间,淮河水位下降,又有人跟庞师古说:“淮南人决河,大水将至!”庞师古恼了,难得的离开棋盘,说此时已近冬天,淮河枯水期,水位下降多正常的事情,瞎嚷嚷啥?他越说越恼怒,责斥劝说的人是在惑乱军心,将其斩杀。

这颗脑袋落地,再没有人敢对扎营地点有什么异议。庞师古得以专心下棋。

897年11月,杨行密认为时机已到,不能再拖延,他下令上游伏兵掘开堤坝,自己率领朱瑾等人,领兵一万余人,佯装前往西边的寿州,然后往北直扑清口。

这时,庞师古在下棋。

杨行密走到半路,遇到了从涟水调来的援军,这支援军赶了好久的路,兵马疲惫,一看就不能打,杨行密立即任命这支部队为先锋,率先渡河。朱瑾建议选取少许部队,换上宣武军的旗帜,偷渡过河袭击宣武军中军,杨行密同意了,朱瑾便挑选出五十名精锐,换好了衣服,绕道上游渡河。

很快,涟水的淮南军开始攻打宣武军的军营,庞师古出头看了看,发现这帮淮南军完全称得上“老弱病残”,便哈哈笑了几声,让手下人自行安排抵御,自己返回营中,“贪奕棋不顾”。

然后,上游的淮河水轰然而至,滔滔江水轻易的冲垮了宣武军的军营,虽然积蓄水势的时间不长,没有一口气将宣武军上下淹没,但也将宣武军军营变成了一大片泥塘。

而朱瑾抓住时机,径直向宣武军中军靠拢,混乱中,没有什么人去查验他们的身份,朱瑾轻而易举的直入中军,随后拿出兵器,大喝着砍杀宣武军士兵。朱瑾早年便是以“勇敢善战”闻名,此时为了报仇,更是爆发出了超乎往常的战斗力,史书记载他“舞槊而驰,嚣声雷沸,梁兵皆殒眩不能举”,简单十几个字,描绘出好一番神兵天降!

杨行密的大军也渡过淮河,猛攻宣武军军营,宣武军的弓弩基本都被大水冲跑,士兵们陷入泥沼,十分战力发挥不出三分,又被朱瑾从中心开花,没过多长时间,五万宣武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。

庞师古总算是从棋盘上抽身,跑出来试图重整军阵,组织兵马反击。但他的大声嚷嚷,也吸引了朱瑾和杨行密的注意力,他们不约而同的冲向庞师古,庞师古连跑路都来不及,被临阵斩杀!

最终,五万宣武军中,庞师古以下万余人被斩首,还有大批人溺死在水中,或者投降了淮南军,只有十之一二能侥幸逃生。

而寿州方向,葛从周攻城不克,反而被寿州守将突袭,被迫解围,退到濠州驻扎。途中得知庞师古兵败被杀,葛从周大惊失色,忙收兵要回自家地盘,他的动作也很快,两天不到就从濠州跑到了渒水。

可朱瑾的骑兵及时赶到,缠住了葛从周,随后杨行密大军杀到,趁着宣武军半渡之时发起猛攻,宣武军再次惨败,多亏将领牛存节断后死战,两万兵马中,有八千人逃出生天,剩余万余人或者被杀,或者溺水而亡。

杨行密得意地写了封信给朱温:“庞师古和葛从周都不是我对手,要不你来淮上,咱俩决一胜负!”朱温没有赌一口气跟杨行密死拼,而是下令收兵。

清口一战,纵横中原的宣武军死伤惨重,朱温也熄了对南方的图谋,杨行密则转入进攻态势,兵锋入侵中原,拿下了宿州和海州做北上根据地,多次攻打山东,成了朱温的大患之一。

这一战也奠定了江南与中原对峙百年的地缘政治基础,此后,中原历经后梁-后唐-后晋-后汉,淮南历经杨吴-南唐,直到后周世宗即位,中原才再一次对南方展开大规模的攻势。

至于是什么棋,竟然让庞师古如此沉迷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